“長江口遭遇史上最長咸潮期”——2月24日14時11分,“海門發佈”發佈一條微博稱,受長江口咸潮影響,長江口眾多水廠取水從2月初開始,氯化物濃度持續超過國家標準(250毫克/升),最高超3000毫克/升,持續時間已創新高(歷史最高為2004年2月,歷時9天多)。根據監測數據,預計本次咸潮入侵將持續到3月上旬。該市水務部門呼籲市民理解支持,節約用水。
  那麼,到底什麼是咸潮?咸潮又對我省產生了怎樣的影響?
  “所謂咸潮,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,它是由太陽和月球(主要是月球)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。當淡水河流量不足,令海水倒灌,鹹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體變咸,即形成咸潮。”南京大學海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朱曉東告訴記者,咸潮年年有,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,即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之間出現在河海交匯處,例如長三角、珠三角周邊地區。
  今年咸潮時間為何格外長?朱曉東分析,一般而言,影響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兩個:一是在天文大潮時,海水上溯的情況更為嚴重;二是長江上游下來的淡水量少於往年。另外,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過程也讓咸潮十分緩慢地增加,當然這個影響是比較小的。
  海門歷史上是咸潮入侵的重災區,此次受咸潮影響,海門長江水廠停產達半月之久。“咸潮入侵在長江北支有不同程度存在,而且情況有所加劇。”南通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主任張海松坦言,上游來水少直接導致咸潮入侵現象日益增多。早在幾年前,該中心曾對咸潮的影響作過監測,咸潮入侵影響一般從海岸線向內推進10-20公里,但現在通過對長江北支沿線排污口採樣,往往要往上游追溯到海門青龍港,才能採集到理論意義上的淡水(鹽度低於3%。),可見海水入侵之嚴重。
  至於近年來咸潮入侵是否與潮汛有關,張海松表示,由於沒有進行過水文監測,也未對潮位觀測,不好判定。
  此次受咸潮影響較大的還有蘇州。太倉市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喜平告訴記者,咸潮在每月的農曆初一和十五都會出現,太倉處於“江尾海頭”,因此幾乎每年都會受到咸潮影響。不過往年一般持續時間最多在10天左右,今年從春節之後至今,一直都受到咸潮入侵的影響。
  不過,記者採訪瞭解到,由於相關地區推行區域供水,同時備用水源建設基本到位,咸潮入侵期間,居民用水安全基本得到了保障。
  “南通構築了幾道咸潮入侵防線。”教授級高級工程師、南通市水利局副局長陸建平介紹說,啟東、海門目前的內河水源全部是經過通呂運河引入的長江水,沿海各河道閘口都只向外排不引進,確保了農作物用水安全。
  “咸潮入侵基本對南通供水沒有影響。”南通市自來水公司總經理顧宇仁告訴記者,早在2010年,啟東市民用水全部納入到南通區域供水工程,同時,將南通狼山水廠的供水管道與海門的供水總管相銜接,使海門的城鄉居民既可享用海門長江水廠的水,又可使用狼山水廠的優質長江水,享受雙重用水保障。顧宇仁還向記者透露,投資數億元、在南通開發區建立的庫容量達500萬立方米的應急水源工程已進入建設尾聲,在突發情況下,可滿足市區居民5-7天的用水量。
  而據謝喜平介紹,太倉沿長江岸線建有兩座水廠,其中第二水廠位於太倉港區,蓄水量450萬方,日供水能力30萬噸,可供全市用水15天。去年新啟用的第三水廠在二廠下游約17公里處,位於瀏河鎮境內,蓄水量1500萬方,日供水60萬噸,可供全市用水25天。
  “我們在兩個水廠的取水口和廠區內,通過自動化儀器加人工操作,每一小時測量一次,數據和環保部門共享。”謝喜平說,“一旦數值超標,就會關閉取水口,依靠水庫水源供水,等水質達標了,再重新蓄水。”
  根據監測,今年以來,太倉兩個水廠取水口的氯化物濃度最高超過國家地表水標準900毫克/升,這個數值與往年最高值持平。在2月22日,第二水廠的咸潮已經退去,水庫完成了重新蓄水。
  根據蘇州市水利(水務)局提供的信息,蘇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分佈在太湖、長江、陽澄湖和尚湖,目前各供水分區雙水源地建設基本完成,並實現了管網互聯互通,提升應急保障能力。
  此外,在易受咸潮影響的沿江太倉、常熟兩市,都建有應急水源地或者水庫,確保至少15天的供水量。據常熟市中法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建中介紹,今年以來常熟沒有受到咸潮的影響,目前各項檢測數據均正常。
  不過,相關人士也表示,雖然用水安全基本能夠保障,但還請廣大民眾儘量節約用水。
  本報記者潘朝暉 丁亞鵬杭春燕  (原標題:咸潮, 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x99zxdqy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